干眼症病因繁多,病理过程复杂,眼表面的病理性改变、基于免疫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性激素水平的降低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干眼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或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明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陈国玲
目前干眼的诊断分类标准仍没有统一, 1995年美国干眼研究小组提出的分类方法,主要将干眼分为泪液生成不足型(deficient aqueous production)和蒸发过强型(over evaporation)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泪腺疾病或者功能不良导致的干眼,即为水样液缺乏性干眼(Aqueous tear deficiency, ATD),又可分为Sjogren综合征所致干眼(Sjogren’ syndrome,SS-ATD)及非SS-ATD。后者主要指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 MGD)
ATD病因复杂,可以表现为原发性疾病,如可能与自身免疫淋巴细胞浸润泪腺和唾液腺有关,病毒感染(EB病毒、HIV病毒)可能也有相关性,因为在单核细胞增多症和HIV感染者中观察到ATD的发展迅速。ATD也可能是其他危险因素如眼部感染、外伤、服用药物、手术、内分泌紊乱等继发引起,如沙眼或眼化学伤引起的结膜瘢痕可以直接堵塞上方穹隆部的泪腺管开口,从而使泪液分泌减少。此外,ATD常伴有许多原发性疾病如:Riley-Day综合征、先天性无泪症、泪腺缺乏、外胚层发育不良、Adie综合征等。
由于干眼的病因复杂,各种影响相互交织,因此有学者主张将干眼根据泪液缺乏成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水样液缺乏性、粘蛋白缺乏性、脂质缺乏性、以及泪液动力学(分布)异常性。干眼的分类并不是相互完全独立的,实际上,它们的分类常常交叉,甚至同时存在,很少单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