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角膜炎:
1、腺病毒性角膜炎,包括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咽结膜热,发病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角膜病变,结膜高度充血,浮肿及眼睑肿胀。多数人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自觉灼痛,多分泌物,痒,眼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
2、水痘性角膜炎,发疹期常在近角膜缘部角膜出现表层点状浸润、血管新生或类似疱疹性角膜炎的水泡状态。重者发展成溃疡或角膜穿孔,甚至眼球萎缩。
3、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角膜致盲率上升为首位,病毒在三叉神经节内长期潜伏,当机体受到发热、感冒、疲劳、焦虑、月经、寒冷、烈日、局部用药及创伤等刺激后,免疫下降,导致复发。
4、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或其他外界刺激,病毒被激活繁殖而发病,高致盲率。所以,在临床上,颈部以上的蛇盘疮(带状疱疹)患者,应特别注意引发角膜炎导致失明,耳聋、面瘫。
5、病毒性出血性结膜角膜炎,眼睑不同程度肿胀,不伴红痛,球结膜下出血,异物感,眼痛及畏光、流泪,少数病例出现头痛、发热、鼻塞、喉痛,耳前淋巴结肿痛。
泡性角结膜炎:
角膜基质水肿导致角膜上皮形成水泡状隆起。疼痛、畏光、流泪,高度损害眼球,致盲。
角膜溃疡:
1、细菌性角膜溃疡:感染性眼病中最急骤的一种,疼痛、畏光、流泪症状明显,有时可伴有头痛,寒战,发热等体征,局部眼睑肿胀,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有脓性分泌物。可引起角膜穿孔,失明。
2、单纯性角膜溃疡:患眼有异物感,角膜出现白色的浸润点,形成浅层溃疡,愈合后留下浅薄的疤痕,称云翳。
3、真菌性角膜溃疡: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眼部真菌发病逐年增加。角膜真菌病理变化是急性化脓性溃疡,引起角膜穿孔,失明。早期自觉症状较轻,眼部异物感、流泪,视力减退,少数人有眼痛、畏光。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会增加病情,脓液中有菌丝。
4、周边性角膜溃疡:多见于女性,患眼有疼痛、畏光,流泪及异物感,有自愈倾向,易复发,致盲率高。
5、沙眼性角膜溃疡:角膜血管翳是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一种特殊表现,血管翳之间的小滤泡破溃后,形成单个或多个小点状溃疡,可发生角膜穿孔或眼球萎缩。
6、蚕食性角膜溃疡:为一种自角膜缘开始的渐进性浅层非感染性周边角膜基质和上皮的慢性进行性溃疡,病程经过缓慢,可逐渐侵蚀整个角膜表面,导致角膜组织溶解破坏。表现为疼痛剧烈,伴有畏光、流泪,异物感。
水痘病毒、疱疹病毒要警惕
虽然引起眼结膜炎、角膜炎的病毒种类很多,但在临床上以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侵袭为常见。近十年来,随着带状疱疹(蛇盘疮)发病率增多,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发病率增加,原因与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人体大脑三叉神经束有关,所以,患有颈部以上的带状疱疹(蛇盘疮),特别是黑睛瞳孔内的疱疹水泡,治疗宜及时、彻底,防止病毒侵袭角膜导致角膜浑浊或水泡破裂而失明。
目前,全球中、西医学界对病毒性角膜病变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感染病毒早期因治疗时间慢长,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累及其它眼组织,致使角膜混浊或穿孔(中医称云翳、斑翳),或水泡破裂,最终导致失明。
云翳、斑翳,西医多采用“角膜移植”为解决方式,但“移植眼角膜”医疗费十几万,还需要等待活体捐献,给普通条件患者带来沉重经济负担。鉴于此,对于感染病毒性角膜炎急需“眼角膜移植”,又无经济能力承担的患者,有待按地区人口比例施行免费治疗(口服中药可免除角膜移植)。